bob最新官网登录
 
 
 
  生药学教研室  
 
 
 教研室简介 
 师资队伍 
 课程介绍 
 科学研究 
 教学大纲 
 教学课件 
 教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大纲>>正文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理论教学大纲
2016/10/19   审核人: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制药工程、药学专业及五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使用)

Ⅰ 前言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制药工程、临床药学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将《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精简了原两门课程中的重复内容, 是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中草药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在药学类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中起到了传统医药学与现代科学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通过《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药用植物学、植物化学、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把祖国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民卫生事业服务。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教材各篇、各章、各节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并把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生动,并适量的向学生介绍药用植物的开发前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时间,以达到教学要求,现以《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基本要求为基础,特此修订药学、临床药学等专业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的大纲。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药学、药制药工程及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86学时, 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36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39:1。

四  教材:《药用植物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张浩主编,2012年。

《生药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蔡少青主编,2013年。

 

 

 

II 正文

绪论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古代重要本草箸作简介、药植与生药发展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认识药植与生药学在药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药用植物、生药、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 熟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三) 熟悉近代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

(四) 了解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五) 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内容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  药用植物、生药、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  古代重要的本草著作药用植物的发展史

(三)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四)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学习内容方法。

 

第一篇  药用植物学基础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的细胞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植物细胞的形态、构造、内含物,对植物细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细胞的各种后含物的类型特征。

(二)  熟悉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鉴别方法。

(三)  熟悉细胞的一般构造。

三  教学内容

(一)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

(二)  淀粉粒的类型及特征和显微化学鉴别。

(三)  菊糖的特征及显微化学鉴别。

(四)  草酸钙晶体(簇晶、针晶、方晶、砂晶、柱晶)和碳酸钙晶体的特征及显微化学鉴别。

(五)  蛋白质、脂肪的特征及显微化学鉴别。

(六)  细胞壁的分层,纹孔,细胞壁特化种类(木栓化、木质化、角质化、矿质化)与鉴别方法

 

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

一 教学目的

     让学生弄清楚植物组织的分类及相应的特征与作用,维管束及其类型。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特征功能。

(二)   熟悉维管束的概念及类型。

(三)   了解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主要特征功能。

三 教学内容

(一)   分生组织的类型特征功能。

(二)   薄壁组织的类型特征功能。

(三)   保护组织的类型:表皮、周皮及特征腺毛、非腺毛,气孔、气孔轴式,皮孔。

(四)   机械组织的概念、功能及类型:厚角组织、厚壁组织及特征纤维:韧皮纤维、木纤维、嵌晶纤维、晶鞘纤维、石细胞、嵌晶石细胞。

(五)   分泌组织的概念、功能及类型:腺毛、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的特征。

(六)   输导组织的概念、功能及类型:管胞、导管、筛管、筛胞、伴胞及其特征。

(七)   维管束的概念维管束的类型:有限外韧型、无限外韧型、双韧型、周韧型、周木型、辐射型及特征。

 

 

第二章  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根的形态和构造,让学生获知根的生理功能、分类、内部显微构造特征。

二 教学要求

(一)   了解掌握根的形态、分类。

(二)   掌握根内部的初生及次生构造特征。

(三)   熟悉根的异常构造。

三 教学内容

(一)   根的形态特征;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征;定根和不定根的特征;主根侧根纤维根的特征。

(二)   根的变态及特征:贮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缘根、水生根和寄生根的特征。

(三)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四)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特征。

(五)   根的异常构造。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茎的形态和构造,让学生获知茎的生理功能、分类、内部显微构造特征。

二 教学要求

(一)   了解茎的形态和分类。

(二)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内部初生、次生构造特征。

(三)   熟悉单子叶植物茎的内部构造特征。

三 教学内容

(一)   茎的形态特征,地下茎的类型及特征。

(二)   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块茎和球茎,块茎和小块茎,鳞茎和小鳞茎的区别。

(三)   茎的类型和特征;茎的分枝方式;芽的类型。

(四)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五)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六)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

(七)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

(八)   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构造。

(九)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十)   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

 

第四章  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叶的形态和构造,让学生获知叶的生理功能、分类、内部显微构造特征。

二 教学要求

(一)   了解叶的形态、类型。

(二)   掌握叶的分类和内部构造特征。

(三)   熟悉叶的组成。

三 教学内容

(一)   叶的组成类型及特征;叶脉类型及特征;单叶、复叶及其相互间的区别

(二)   叶序、叶的变态、叶的生理功能。

(三)   叶的形状:叶端、叶尖、叶基、叶缘的变化。

(四)   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五)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第五章  花的形态与功能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花的形态和功能,让学生获知花的组成、分类、生理功能。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花的组成、形态、类型、花序。

(二)   了解花的生理功能及花粉粒的形态构造。

(三)   熟悉子房、胎座、胚珠、花药。

三 教学内容

(一)   花的组成、形态、类型和特征。

(二)   花冠的类型和特征;雄蕊的组成类型及特征;雌蕊的组成;子房位置;胎座的类型和特征;胚珠的类型及特征;花药着生方式。

(三)   花程式与花图式。

(四)   花序的类型和特征;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伞形花序、伞房花序、复伞形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杯状聚伞花序。

 

第六章  果实的类型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果实,让学生获知果实的种类。

二 教学要求

(一)  了解真果和假果的区别。

(二)  掌握果实的类型。

(三)  熟悉果实的形成、特征。

三 教学内容

(一)   果实的形成和特征。

(二)   果实的类型和特征;

1.单果:

(1)肉果:浆果、核果、柑果、梨果、瓠果;

(2)干果:荚果、角果、蓇葖果、蒴果、瘦果、颖果、小坚果、翅果、双悬果、胞果;

(3)真果、假果、单果。

2.聚合果

3.聚花果

(三)   真果和假果,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浆果和核果,梨果和瓠果,荚果、角果、蓇葖果和蒴果、瘦果、小坚果、颖果的区别。

 

第七章  种子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种子,让学生获知种子的分类、形态结构。

二 教学要求

(一)  了解种皮和胚乳。

(二)  掌握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类型。

(三)  熟悉种子外形特征。

三 教学内容

(一)        种子的结构组成

(二)     种子外形特征:种脐、种孔、种脊、合点。

(三)        种皮和假种皮;胚乳和外胚乳的区别。

(四)        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

 

第八章  植物分类概论

一 教学目的

 学习植物分类学的简史、植物命名、分类方法,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植物分类的等级。

(二)       了解植物分类简史

(三)       熟悉植物的物种命名法、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三 教学内容

(一)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二)   植物分类简史。

(三)   植物分类等级

(四)   植物的学名及检索表的使用。

 

第二篇  生药学基础

第九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生药的记载方式、基本分类方法。

(二)   熟悉记载生药的各项要求。

三 教学内容

(一)   生药的分类

(二)   生药的记载方式

(三)   记载生药的要求。

 

第十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鉴别及定量分析方法。

(二)   熟悉重要类型成分在植物科及常用生药中的分布。

(三)   了解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活性。

三 教学内容

(一)       生物的代谢产物(糖类及苷类、皂苷、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简介,重要成分在植物科及常用生药中的分布

(二)       重要生药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常用鉴别方法

(三)       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活性。

 

 

第十一章  生药的鉴定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常用的生药学鉴定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生药鉴定的意义和常用方法。

(二)   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及各类生药鉴定方法的技术要点。

(三)   了解生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二)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三)   生药的基源鉴定

(四)   生药的性状鉴定

(五)   生药的显微鉴定

(六)   生药的理化鉴定

(七)   生药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十二章  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生药采收的时节、产地加工与贮存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采收时期和产地加工方法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二)   熟悉贮藏方法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三)   了解采收时期、产地加工和贮藏方法的研究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   生药的采收

(二)   生药的加工与干燥。

(三)   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四)   采收时期、产地加工和贮藏方法的研究方法

 

第十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生药炮制的目的与炮制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生药炮制的目的。

(二)   熟悉生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三)   了解生药炮制的研究进展。

三 教学内容

(一)   生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二)   生药炮制的目的

(三)   生药炮制的方法

(四)   生药炮制的机制。

 

第十四章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生药质量标准制定与控制的依据、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道地药材的内涵;生药安全性评价的相关要求;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二)   熟悉中药道地性的形成和主要道地药材产区,生药质量标准制订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   了解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内容

(一)   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二)   中药材的道地性和道地药材

(三)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四)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第三篇  药用植物类群和重要生药

第十五章  藻、菌类生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真菌的分类和主要药用种类。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重点生药的全部内容(冬虫夏草、灵芝)。

(二)   熟悉非重点生药的内容(茯苓)。

(三)   了解章的概述。

三 教学内容

(一)   概述。

(二)   冬虫夏草*。

(三)   灵芝*。

(四)   茯苓

 

第十六章  蕨类生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蕨类生药的分类和主要药用种类。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重点生药的全部内容(绵马贯众)。

(二)   熟悉非重点生药的内容(骨碎补)。

(三)   了解章的概述。

三 教学内容

(一)   概述。

(二)   绵马贯众*。

(三)   骨碎补。

 

 

第十七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和重要生药。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重点生药的全部内容(麻黄)。

(二)   熟悉非重点生药的内容(银杏、紫衫)。

(三)   了解章的概述。

三 教学内容

(一)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   裸子植物的分类。

(三)   麻黄*

(四)   银杏、紫衫

第十八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和重要生药。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   掌握教材目录中标注为黑体字的重点科的特征。

(三)   掌握教材目录中标注为星号“*”的重要生药的来源、药用部位、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功效等要点。

(四)   掌握教材目录中标注为星号“*”的重要生药的采制、产地、药理作用。

(五)   熟悉教材目录中没有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六)   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三 教学内容

(一)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被子植物的分类。                    

(三)双子叶植物纲

1. 原始花被亚纲(注释本部分重点科目用黑体字表示,重点药材加星号马兜铃科 细辛蓼科 大黄*、何首乌*毛茛科 黄连*、白芍*;小檗科 淫羊藿*;防己科 防己*;木兰科 厚朴*、五味子*;樟科 肉桂*;罂粟科 延胡索*;十字花科 板蓝根*蔷薇科 山楂*、苦杏仁*;豆科 黄芪*、甘草*;芸香科 黄柏*;瑞香科 沉香*;桃金娘科 丁香*;五加科 人参*、三七*;伞形科 当归*、川芎*、柴胡*。

2. 后生花被亚纲注释本部分重点科目用黑体字表示,重点药材加星号:马钱子科  马钱子*;龙胆科  龙胆*;唇形科 薄荷*、丹参*、黄芩*;茄科  洋金花*;玄参科 毛花洋地黄*、地黄*;忍冬科  金银花葫芦科 天花粉*;桔梗科 桔梗*;菊科  茵陈*、红花*、苍术*木香。

3. 单子叶植物纲注释本部分重点科目用黑体字表示,重点药材加星号天南星科 半夏*;百合科 川贝母*、麦冬*;姜科  砂仁*;兰科 天麻*。

 

第四篇 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

第二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动物类生药的主要药用种类。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教材目录中标注为星号“*”的重要动物类生药的来源、药用部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功效等要点。

(二)   掌握教材目录中标注为星号“*”的重要动物类生药的采制、产地、药理作用。

(三)   熟悉教材目录中没有带*的动物类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四)   了解动物类生药的分类。

三 教学内容

(一)   动物类生药概论和分类。

(二)   重要动物类生药:麝香*、鹿茸*、牛黄*、蟾酥*

(三)   斑螯。

 

第二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矿物类生药的主要药用种类。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教材目录中标注为星号“*”的重要矿物类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功效等要点。

(二)   了解矿物类生药的一般鉴定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   矿物类生药的概述与鉴定。

(二)    朱砂*、雄黄*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辅助现代技术和传统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一般每个小班两两分组,每人一台显微镜,每个学生独立操作。

3.辅导方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四  考核办法:采用闭卷考试。教学测量:理论课占期末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30%。理论课总成绩中理论考试占60%,出勤及课堂表现占5%,TBL、PBL教学占5%。

 

Ⅳ  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时数

实验内容

时数

类型

绪论

CAI

1

 

 

 

植物的细胞组织

CAI

3

 

 

 

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CAI

3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CAI

3

 

 

 

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CAI

2

 

 

 

花的形态与功能

CAI

3

 

 

 

果实的类型

CAI

1

 

 

 

种子

CAI

1

 

 

 

植物分类概论

CAI

1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CAI

2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CAI

2

 

 

 

生药的鉴定

CAI

2

 

 

 

生药的采收、加工及贮存

CAI

2

 

 

 

生药的炮制

CAI

2

 

 

 

生药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CAI

2

 

 

 

藻、菌、蕨、裸子植物类生药类

CAI

2

 

 

 

被子植物类生药(马兜铃科、蓼科)

CAI

2

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的构造及后含物

 

4

验证型

被子植物类生药(毛茛科-樟科)

CAI

2

保护组织、分泌组织

4

验证型

被子植物类生药(罂粟科-豆科)

CAI

2

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4

验证型

被子植物类生药(芸香科-五加科)

CAI

2

根的形态与内部构造

4

验证型

被子植物类生药(伞形科-茄科)

CAI

2

 

茎的形态与内部构造

4

验证型

被子植物类生药(玄参科-菊科)

CAI

2

叶的形态与内部构造

4

验证型

单子叶植物类生药

CAI

3

花的形态与内部构造、六味安消胶囊的显微鉴别

4

综合型

动物类生药

CAI

2

果实、种子的叶的形态与构造

4

验证型

矿物类生药

CAI

1

野外实习

4

验证型

合   计

CAI

50

 

36

 

 

                                              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制

                                          2016927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bob最新官网登录(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ICP备案编号: 黔ICP备06003261号-2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遵义医科大学3号实验楼  实验教学中心:0851-28642340   院办:0851-28642334
网址:www.autokab.com  研究生招生咨询:0851-28200264  学生管理办公室:0851-28642335    E-mail:yxy@zmc.edu.cn   


 
Baidu
sogou